成都,这座以美食和休闲著称的城市,近年来在动漫产业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动漫之城’。截至4月9日,由可可豆动画制作的电影《哪吒2》全球票房高达156亿元,持续打破记录,其成功不仅是一个影视作品的辉煌,背后更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整合发展的缩影。
位于成都市高新南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总占地约278亩,与著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相当。在这片科技和创意交织的园区内,存在着若干优秀的动漫公司,包括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千鸟动画等60余家企业,共同汇集了超过6000名专业人才。这里流传着一句话:“‘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动画产业的上下游”,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公司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在制作《哪吒2》的过程中,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高到几乎可以直接通过‘硬盘直传’完成数据交流。
作为园区的参与者,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科对此深有体会。他回忆道,因与其他公司的物理距离近,他们在工作中通常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邻里式的合作让整个项目进展更加顺利。这种工作氛围,使得园区不仅是办公的场所,更成为了年轻人打卡、体验文化的热点。
随着成都动漫产业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创意人才的涌入。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显示,成都位居第六位,人才流入速度加快。成都作为一个生活节奏相对舒适的城市,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成为了吸引创意人才的重要因素。正如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磊所言,在成都的生活令人感到‘巴适’,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创作,着实吸引了许多想投身于动漫创作的年轻人。
据统计,目前成都的影视动画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同时在读的影视专业学生更是高达22万。这样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无疑为成都未来的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成都市产业园区数字文创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25)》的发布,涉及动漫产业的热门职位,如编剧和角色模型师,年薪可达到65万元,体现出对优秀创意人才的迫切需求。
但要从根本上实现动漫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内容创作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创造出高质量原创剧本和独特美术设计的人才,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正如墨境天合成都公司的总经理刘颖所言,观众走进影院的动力,更多依赖于剧本的故事性以及视觉表现的优雅。
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约在20年前,成都就已在动漫领域开始布局。2005年,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成都,但彼时的国内动漫产业相对薄弱,更多地是对外加工制作,充当了全球动漫市场的‘打工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4年,我国为其他国家代工生产的动漫作品达3万多分钟,这是一个令人警觉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市决心打破局限,鼓励原创,逐步发展出自身的特色动漫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扶持和市场导向促进了产业环境的改善。2015年后,特别是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园区建设,逐渐显现出效果,使得优秀的作品如《大圣归来》《哪吒》《凡人修仙传》等开始登场。
成都市为了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明确要将城市建设成为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的地区,并力求在未来打造更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动漫IP。这不仅是政策的指导,更是对产业未来的期待,坚定了企业和创作者们奋力前行的信念。
2017年,成都文创产业的增加值为793亿元,占全市GDP的5.7%;而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876亿元,占到12.2%。爱企查平台的数据表明,成都拥有动漫及动画制作企业超过37000家,形成了一个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链,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总结来看,成都的动漫产业崛起不仅依靠创意人才的聚集、政策的支持,更源于对文化市场的深刻把握与持续的投入。随着《哪吒2》等一系列作品的成功,成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未来的动漫之路充满期待。通过深耕内容、挖掘原创,成都的动漫产业有望将更多感动人心的故事带到观众面前,继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